服务咨询热线

Service Hotline

133-7708-9938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行业新闻 >> 中国复混肥料行业现状
详细内容

中国复混肥料行业现状

所谓复混肥料是指肥料中含有氮、磷、钾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。粒状、粒径均一、硬度适当而不会崩散、养分含量高、质量稳定、运输?贮存?施肥成本低廉。根据作物种类、品种、土壤特性来灵活调整肥料中氮磷钾配合比例、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合肥料、这在发达国家中早已普及。


中国复混肥生产历史只有30多年,但迅速发展,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使用国.本报告对中国复混肥行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解说。


一、 中国复混肥的产业步伐


中国的复混肥产业历史很短,只有三十多年。中国在7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口复混肥,老百姓自此开始认知,但作为进口产品。价格较高,最初并没有普及,在此之后,肥料的肥效及施用便利性逐渐被认可。80年代初南京化工厂成立,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生产复混肥料厂家。自1986~87年开始,很多肥料企业成立,期间政府也大力促进,截至2007年雷曼危机冲击期间,复混肥料的产能和实际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20%以上。2008年经济危机后、虽然增长速度丧失,但仍处于持续成长状态。1990年实际生产量不足100万吨,而到了2015年复混肥产能超过2亿1000万吨,实际年生产量约6500万吨,自给率114%,业成为世界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国。


中国复混肥产业主要集中在山东、湖北、江苏、四川等省。这源于历史和资源因素。80年代,由于外国援助和引进外资等关系,山东和江苏进口较多外国产复混肥。另外,湖北和四川具有丰富的矿石资源,山东和江苏是合成氨和尿素的主要产地。这些地区大面积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,因此大型复混肥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,形成产业规模也是理所当然。


另一方面,复混肥消费较多的广西,江西,湖北,山东,江苏,安徽,河南等华中,华东地区,除大厂商之外,众多中小肥料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.虽然中国复混肥产量很多、但销售价格偏高,目前在施肥习惯上,老百姓仍以传统单质肥料(如尿素,磷酸二铵,氯化钾或硫酸钾)施用为主、复合肥施用量占化肥的比例仍然很低。据估计,2014年复合肥占比份额为35.9%,2015年超过37%,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(50%),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比例(75 ~ 80%)。政府制定2020年复混肥市场份额提高到50%的计划。


二、复混肥厂家数量、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量


参考2015年末中国官方统计数据,登记注册的复混肥厂家约为4000家、无生产执照型零散企业预期有1000家左右。在登记注册的生产厂家中,95%以上是产能不足30万吨的中小企业、特别产能5万吨以下的小企业有2600家以上。产能超过30万吨的企业只有200多家。


复混肥企业中,民营企业超过80%,国企和外资(包括合资企业)企业不足20%.


中国的国土从亚热带到寒温带,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种类,作物种类差异很大,使用肥料多种多样。有些地区,虽然有大型生产厂家,但市场占有率低下。同时复混肥生产并不需要很高技术要求、只要有必要生产设备及相应的技术人员、任何人员均可以加入其中,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小生产厂家纷纷成立,区域内大型厂家与本地中小厂家群雄分立状态。在实际情况下,产能不足5万吨的小型企业仅是由几名正式员工管理、从工厂周边临时雇佣工人、如有订单就生产,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停止生产线。无牌照小企业基本上是从经营、生产到销售为一个人。


复混肥的年产能超过了2亿吨,但实际产量仅占产能30%。2014年中国复混肥实际生产量约6300万吨,其中产量超过200万吨的生产厂家有3家,100~199万吨生产厂家有6家,50~99万吨生产厂家有13家,30~49万吨生产厂家有11家。


复混肥上市企有金正大,史丹利,新洋丰,司尔特,云图控股集团(原新都化工),芭田等,另外在全国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市场(新三板)注册的复混肥生产厂家也有几家。


三、 复合肥生产状况


在中国,复混肥由生产工艺可分为复合肥料和掺混肥料。复合肥料在制造过程中,原料间发生化学反应、氮磷钾三种养分中,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。另一方面,掺混肥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,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仅由干混的方法制成的颗粒状肥料。中国生产厂家由简单造粒工艺(转鼓造粒、圆盘造粒)逐渐发展为高塔造粒、氨化造粒、喷浆造粒等工艺并引进最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。另外,在缓释/控释肥料方面也取得惊人的进展,技术力量积累方面,大型企业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。但是,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把重点放在削减生产成本重点上,几乎都以转鼓造粒工艺为复混肥料生产方式。


四、 中国复混肥料产业现状和问题


通过三十多年发展,中国复混肥产业逐渐赶上世界水平。虽然产能和实际产量都位列世界第一,但进入成熟期的中国复混肥行业在成长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


1.产能过剩


2015年中国复混肥产能约为2.1亿吨,但实际产量只有6500万吨,占比为30%,产能浪费严重。未来,如将复混肥占总化肥份额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(75~80%),最大需求量预估为1.3~1.4亿吨,无论怎样计算,产能过剩现象不会消除。虽然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方式来消减一部分过剩产能,但从2008年开始,国家设定的高出口关税,复混肥料出口几乎不可能。


虽然产能过剩已非常明显、但是以上市企业和国营企业为带头,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。2015年复混肥投资额比去年增加了13.3%,达到616.2亿人民币(约98亿美元),建设中项目656件,其中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85件。据此推测,至2020年复混肥产能将超过2亿5000万吨。


作为产能过剩后果,很多企业仅在旺季(几个月)运转,淡季就陷入了停产的恶性循环。


2.低质产品泛滥


由于产品开发和销售能力不足,产能不足5万吨的小型复混肥企业,很少自己直接生产,大多以OEM的形式代工生产。为了提高利润和价格竞争力,采用低劣原料,减少养分值,忽视产品质量,并只关注降低生产成本。为了欺骗农民而假冒其他品牌,特别是假冒知名品牌也时有发生。贵州省在2016年4月18日~8月30日进行的农业生产资料调查中,抽查了339件化肥样本,结果发现72件不合格品,其中复混肥有45件.复混肥质量不合格的成因主要有:成分不足,特别是钾磷含量明显不足,其次是氯离子含量超标,估计是厂家使用廉价氯化铵原料所致.致使有害成分超过标准。。


恶劣产品不仅限于中小厂家,知名大型企业也时有发生.农户因为没有辨认肥料质量的手段,因此更倾向使用价格便宜的肥料,因此复合肥行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有发生。


3.竞争激烈,生产厂家利益低下


由于化肥产能过剩,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为了确保市场份额而忽略生产成本的制造商很多,因此,降低产品利润率,甚至亏本经营的制造商也不在少数.其中以氮肥、磷肥行业尤为严重.


对制造商来说,为了确保利润、一方面需要扩大生产规模,另一方面也需要降低生产成本,特别是原料成本。因此,消除上述恶劣产品是非常困难的。


4. 产品结构不合理


生产厂家因研发能力不足,所以竞相模仿。另外,通用型产品很多,而适合不同土壤及作物种类的专用肥料很少。对氮磷钾三要素非常重视,但对钙镁硫等中量元素,铁锌等微量元素重视程度不够。原料配伍也有不合理地方,因此化肥的利用率很低。据调查,就养分利用率而言:氮约35%,磷约24%,钾约42%,比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。


五、中国复混肥产业目标发展方向


2015年2月17日,农业部发表了"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"(目标:到2020年前化肥使用量零增长).复合肥业界也以适应这个目标标而在积极行动。截止目前已实现负增长。


1. 削减过剩产能和产能向大型生产企业集聚


利用环境污染督查,产品质量检查,罚款,停产整顿,设备强制报废等控制手段、逐渐淘汰产能不足5万吨的小型生产企业。另外,大型生产企业间整合也在进行、将来将生产集中到有技术能力及环境治理能力的大型生产企业。


2. 调整产品结构,向肥料利用率高的新型肥料转移


新型肥料将以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为重点(如缓释/控释肥料、水溶性肥料、微生物肥料、中量·微量元素肥料等等)。到2020年,新型肥料的施用比例将从2015年的不足10%上升到30%。另外,也要努力研发适合不同地区土壤和作物特性的专用肥料,减少养分流失,提高养分利用率。


3. 从单存生产销售模式到输出服务模式的转换


测土配方,生产适宜当地土壤及作物特性的肥料,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另外,利用大数据支持,充分利用网络手段、开展施肥指导、技术研讨、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咨询方面、加快经营理念转变。


地址:南宁市西乡塘区衡阳东路7号十四层1408号房
邮箱:13377089938@163.com
电话:0771-3818379
手机:13377089938

服务咨询热线

Service Hotline

133-7708-9938

Copyright 2019 jijifeng All rights reserved.广西季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  桂ICP备19004527号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卓云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